荟萃天地之精华 圣聚巧匠之妙思
全国咨询热线:020-85760889

迎中秋话民俗

发布时间:2016-08-29 04:05:48 人气:48

国学动态  日前,广东省国学学会与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在中山大学中文堂联合举办了“迎中秋话民俗座谈会暨广东省国学学会珠宝玉石文化专业委员会成立仪式”。

640 (1).jpg

上图: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俊华教授谈中秋民俗

640 (2).jpg

上图: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学者、陈恩维教授谈中秋民俗

640 (3).jpg

上图:华南农业大学文学院唐元平副教授谈中秋民俗

640 (4).jpg

上图:广州大学艺术学院陈其和教授谈中秋民俗

640 (5).jpg

上图:华南理工大学袁忠教授谈中秋民俗

640 (6).jpg

上图:广东省文联艺术馆陈俊生馆长谈中秋民俗

640 (7).jpg

上图: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推倒科主任曲崇正副教授谈中秋民俗

640 (8).jpg

上图:文化部中乡办传统文化保护部原副部长李卫平教授谈中秋民俗

640 (9).jpg

上图:广东省老字号协会秘书长范依萍谈中秋民俗和老字号传承

640 (10).jpg

上图: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文学院文学系主任朱志刚副教授谈中秋民俗

640 (11).jpg

上图: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文学院段莉博士谈中秋民俗


来自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及中科院广州地化所、广东省社科联、广东省文联艺术馆、广东省老字号协会等高校、社团和研究机构的二十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会和成立仪式。文化部中乡办传统文化保护部原副部长李卫平也应邀参加了活动。

与会的专家学者们探讨了中秋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以及中秋文化的哲学意义、文学意义、民俗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大家都认为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迅猛的时代,中秋节日文化氛围不如以前浓厚,许多中秋民俗渐趋消失,节日的仪式感荡然无存。许多与会学者、嘉宾怀念儿时中秋场景,生发些许感慨。学者们呼吁省国学会发挥跨校际平台优势,突破条块分割,将传统文化研究方面的优秀学者聚合在一起,对有价值的民俗深入研究,并力求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民间玉雕专家方卡东讲解了玉雕工艺传承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会议宣布成立“广东省国学学会珠宝玉石文化专业委员会”,玉雕名家方卡东先生当选为新成立的专业委员会主任。方卡东主任向广东省国学学会和大非遗中心分别捐赠了其玉雕作品——七星伴月,广东省国学学会和中大非遗中心分别为其颁发了收藏证书。

640 (12).jpg

上图:玉雕专家方卡东主任向中大非遗中心捐赠玉雕作品——七星伴月

640 (13).jpg

上图:玉雕专家方卡东主任向省国学会捐赠玉雕作品——七星伴月

640 (14).jpg

上图:会后学者们和嘉宾在中山大学中文堂大堂合影留念


当晚,与会学者和省国学会的书画艺术家们80余人在中大康乐园聚贤厅挥毫泼墨、吟诗诵词、抚琴弄笛,共迎中秋佳节。


网络出处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MDE4MzYxOQ==&mid=2652229820&idx=1&sn=55e12292df964cee322a051ab9ea0599&chksm=8521cf10b2564606e5c903799bcfdc77aa2f161e90cf198bae2a405ebf069e812892024f1f7d&scene=27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8602036293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020-85760889

二维码
线